毫不誇張地說,種類繁多的內家拳無一不把放鬆和入靜作爲首要的要領。對於內家拳的代表陳、楊、孫、吳、武等太極拳而言,松靜的要求更是貫穿著每個套路的始終。雖然陳式太極拳講究快慢相間、發力於瞬間,但在多數狀態下或發力的前奏中,松靜也必須滲透至各個招式的動作中。

 

    放鬆主要是對肢體動作的要求,入靜則是對大腦思維活動的靜化規範。練太極拳首先要做到肌肉放鬆,只有這樣才能使動作輕柔、氣血運達暢通。當套路動作純熟後,就要盡可能使骨骼放鬆、內臟放鬆、筋腱放鬆、大腦放鬆。真正的入靜是大腦的極度靜化,萬念皆空。這種狀態只能在高級靜功的某一時間段出現,一般難以達至0。因此思緒的單一化就成了入靜的代名詞,比如意守丹田、氣沈丹田、以意領氣、以意導行等,都可以視爲太極拳的入靜方式。放鬆和入靜既是兩個不同方面的要求,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只有很好地做到肢體動作的放鬆,才能有效地進入入靜的狀態,才能在大腦靜化的狀況下體認內氣的運行和內勁的走向。反過來,大腦的入靜又能促進套路演練的放鬆效果。

 

    放鬆和入靜對養生和技擊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於養生來說,若能將放鬆和入靜有效地融入延綿不斷的各種招式中,則可起到培養鍛煉內氣的效果。所謂內氣即中醫所講的元氣、中氣等。這種氣就是人體活動的動力,是一種能量物質。內氣越充盈,人的活力就越旺盛,免疫力就越強,就可百病不侵。內氣不足時,人體的免疫力則低下,就容易産生這樣或那樣的疾病。內氣的聚集地是穴位,內氣的運行通路是經絡。太極拳法通常將丹田、勞宮、足三裏、湧泉、百會等幾個重要穴位作爲內氣的聚集地。做到了放鬆和入靜,既可使內氣在聚集地産生與強化,又可保持其在經絡中的暢通。太極拳的意守丹田就是先要聚集下腹部位的關元穴及周邊穴位氣機,待此氣機強化至自然發動之際,就可下行至會陰、尾閭,然後上行至命門、玉枕、百會,最後再下行經天突、膻中、神闕,回歸丹田,此即人們常說的打通了小周天。當達到了氣隨意行、氣隨行動的效能後,即達到打通大周天的境界,此時則完全可以起到祛病健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太極拳的放鬆和入靜對技擊的影響可以體現在功力與招法應用兩個方面。功力即內家拳所稱的內勁或功夫。雖然太極拳講究四兩撥千斤,但如果沒有功力作後盾,又如何去撥動千斤呢?對於任何動物體而言,力量的産生來自肌肉的做功,肌肉做功時必須需要骨骼肌的收縮,收縮的肌群越多、頻率越高、方向越統一,其産生的力量就越大。對於一般動物而言,力量的産生完全來自本能,動物的體形越大,其運動時産生的力量就越大。人則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使自身整體肌群參與運動形成整體力,使機體在高頻率狀態下做功形成爆發力。太極拳盤架子的過程,正是爲了更好地形成整體力和爆發力的過程。

 

    放鬆對於勁力産生的重要意義在於:①使肢體各部分進行有效的連通。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人,擊打的力量主要局限在臂部。經過拳式的放鬆訓練後,可使上肢、背部、腰部、下肢等各個環節的肌群很好地連成一體,這樣擊出的一拳其動力會來自整個機體,這種力量的擊打效果可想而知。放鬆還能使肩、胯關節得以活化,肩的松活可使上肢與軀幹得以連通,胯的松活可使下肢與軀幹得以連通,如此也就做到了肌肉若一的整體運動。②使肢體産生沈重感。放鬆的結果必然使上肢乃至軀幹的重力自然地分散於下肢,下肢穩固使人落地生根。只有這樣,才能在推手或技擊中不被人放出或擊出,才能有能力將對手放出或擊出。此外,上肢的放鬆還能增加骨的密度,這樣也就增強了骨的強度與硬度。我們通常用綿裏裹鐵來形容太極高手的功力狀況,指的就是肌肉像棉花一樣軟綿,而內裏的力道卻像鐵棒那樣堅硬,這正是骨密度增加的結果。這樣的擊打力會具有極強的穿透性。

 

    需要注意的是,太極拳雖然強調放鬆,但放鬆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過程,放鬆的目的是爲了肌群的瞬間高度收縮。放鬆並不等於鬆懈,放鬆也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正確的做法是,肢體在具有一定緊張度的前提下,要盡可能地使機體的每一部分放鬆,這就是松中有緊、緊中有松,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而不滯、柔而不弱,剛柔並濟,全身各部分肌肉總是處於一松~緊的交替運動中。經過長期練拳形成擁勁後,有時越誘導肢體放鬆,周身的掤撐感就會越加明顯,這種掤撐感與肌肉的僵硬是不同的,它是~種更富有彈性與韌性的力度。

 

    入靜對勁力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由心理學原理可知,人在入靜的情況下,如果給大腦輸入弱信號,肢體就會産生強的應答反應,如果輸入較強信號,肢體則會産生弱的應答反應;輸入信號的內容不同,肢體産生的作用和效果也不相同。催眠中語言誘導、氣功中的精神假借、內家拳的用意不用力,基本上都是以這個原理爲依據的,在實際應用時都講究意念不能太重,要似有似無、若即若離,其目的都是爲了在放鬆和入靜的狀況下給大腦輸入較弱信號而獲得較好效果。對於太極拳而言,在松靜狀況下,要下意識地感知肢體是否柔順松和、動作是否行於圓迹、一招一式是否皆含掤勁。如練左攬雀尾時,在左腳邁出成弓步、左臂掤出、右掌下落的過程中,要立身中正,要充分感知力生於根、主宰於腰,要使意念引導力量從腰部節節貫通至背部、肩部乃至臂部和手部,也可感知左臂搠勁無限擴大,無堅不摧,無所不能,前方若有高樓無不坍塌,若遇壯漢揮之即出:右掌下落時要使意念誘導右臂右腕具有綿裏裹鐵的沈重感。這樣的訓練從外表上看似無特別之處,但它對內在的修煉效果是不可估量的。這種用意不用力的練法,可積柔成剛,可對筋骨、肌肉具有良好的溫養和激發作用,可使人在瞬間産生極強的爆發力。

 

    松靜在招法的技擊應用方面更有獨到之處。放鬆可使人的觸點變得特別靈敏,入靜能使人在推手或對搏中很好地獲取對方的進攻意圖。如此就能有效地感知對方來勢力量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進而達到“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高級境界。到了這個階段,習拳者就能真正做到聽勁、懂勁和用勁。比如,對方右掌以向前的力量向我推進,我本能地以左臂掤出,此時我不能與對方項牛對抗,因爲相互對抗的結果必使兩力的合力大大減小甚至完全歸零,正確的做法是以小臂或腕部外側爲觸點,設法使對方的力量失去作用點,這樣無論對方的力量有多大,沒有了作用點也就成了無用之力。爲達此目的,我可在左臂接掤對方的同時向後閃身撤步,或者上身左轉以腰部力量帶動左臂向左纏化對方右臂,這兩種方法均可使對方力量化爲烏有。最佳的操作方法是,我小臂邊內旋邊順從對方推力的方向繼續給對方加力,這樣可使對方既失去身體重心又受到向前的牽引力,與此同時我右掌再向左後方猛擊對方腰部或背部,如此對方受到自身推力、我方左臂的引帶力、右掌的擊打力三個力的合力,必跌出很遠或損傷慘重。這種用法即太極拳“引進落空,四兩撥千斤”、“舍己從人”、“以柔克剛”的高明之法。

 

    在心靜的情況下,習拳者還可根據每一招式的寓意不同而進行精神假借練習。比如練摟膝拗步時,好似真有敵方以右腿向我踢來,我左手以摟膝之勢向左摟挂其右腿,右掌以整體的爆發力向其胸部擊去。再如,練雲手時,意感有敵方以右拳向我擊來,我則以左雲手之勢將其引開,然後再以右雲手之勢擊打敵方。這種意的訓練,可使進攻或防守的資訊在大腦中反復留下痕迹,以便在真正的實戰中形成自動化的攻防模式。

 

 原作者: 楊兆麟

http://www.taiji.net.cn/article-14313-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宮飄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